成德眉资四地消委:警惕消费风险 远离违规学科培训
【资料图】
(记者 刘忠俊)6月28日,成都、德阳、眉山和资阳四地消委联合发布校外培训提示,提醒家长们理性看待校外培训,自觉使用培训费用监管平台,警惕消费风险,远离违规学科培训,切实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暑假即将来临,该不该送孩子上兴趣班、上什么样的兴趣班,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依法签订服务合同,警惕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保存证据依法维权。
孩子学习主阵地在校内,主渠道在课堂,孩子学业成长关键是专注课堂,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长不盲目攀比、不盲从、不跟风,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适度选择的培训课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要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官方网站下载家长端APP查询了解正规机构;主动查看机构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培训人员资质、培训项目、收费标准等公示信息,选择资质齐备、信息完整的合法培训机构。拒绝参加各种“教育咨询”“家庭教育”“一对一、一对多私教”“托管写作业”“衔接班”等隐形变异的违规学科类培训。确有学科培训需求的,一定要选择具备办学资质的机构,做到三查:一查《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二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三查教师从业资质。
培训前,主动要求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规范使用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详细了解课程内容、授课教师、退费流程等,对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退费标准及违约责任,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签订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规收费票据,收费票据必须和办学机构名称一致,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资料,以作为维权凭据。
有些培训机构为招揽学生,可能存在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编造用户评价、虚标原价及虚假打折等违法违规行为,建议学生和家长“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师资力量、经营情况、培训资费、设施设备等情况,多做比较,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
学生家长在培训机构缴纳培训费后,要及时索要票据,发票上要加盖与培训机构名称一致的印章,合同和凭证在培训期内要妥善保管。在发生此类消费纠纷时,请及时与商家进行协商,协商无果时请向培训机构主管部门或者消委组织投诉,四地消费者也可以就近向其居住地消委组织投诉,由居住地消委组织办理投诉,实现消费者“足不出户”异地维权,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