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人才战略与机制创新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今日视点


(资料图片)

6月3日至4日,由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人事人才与教师发展研究分会指导,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主办的“新型研发机构人才战略与机制创新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省(区、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和国内知名新型研发机构的嘉宾200余人齐聚兴隆湖畔,交流分享新型研发机构相关建设经验,探讨应对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管理运行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遭遇的挑战与困难,冀望探索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范式,携手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机制体制管理创新的生态圈。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嘉宾从各自的专研领域出发展开主旨演讲。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作《创新、变革与发展: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工作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建院背景和成长理念,以“四三二一”(“四不像”“三无”“两个关系”“一个核心”)阐述研究院27年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探索,并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构建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为主线,从概念验证、中试工程化、人才支撑等维度阐述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案例。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主任王保平以《石城实验室机制创新案例分享》为题,从基本情况、建设目标、创新理念、管理架构、管理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石城实验室的发展现状,重点分享了石城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营管理模式、引人用人机制、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机制创新案例。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常海作《新型研发机构政策体系》主题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回顾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历程,并阐释了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哪里。与传统的科研机构相比,新型研发机构从功能维和制度维都更加多元化,未来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向产业化、生态化、网络化发展。而如何建设和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应针对不同区域基于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功能导向上有所侧重,“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很多条件,关键是要形成商业模式闭环。”

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围绕“国家(地方)实验室人才战略与机制创新”“高校院所外派研究院人才战略与机制创新”两大议题做高水平报告,并围绕相关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与交流。

清华大学高技术实验室研究员房超分享了《国家实验室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通过相关案例的解读,提出科研机构在考虑人才吸引时要战略牵引体系化布局,发展人才增量而非只限于人才存量,深入了解不同层级的人才需求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加以善用。天府永兴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婉华介绍《天府永兴实验室人才战略规划》,实验室以“核心+基地+网络”整合式的创新生态,打通技术研究、基础研发、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通过制度先行、快速组队等举措,取得了预期成效。

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博以《积极构建引育用留人才工作体系,促进高校地方研究院高质量发展》为题,详解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的相关探索和实践。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韩恺以《创新引用育聚才机制,打造人才集聚新磁场》为题,介绍了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与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模式,以及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杨明伟以《构建‘三创一体’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引育特点、机制及经验》为题,畅谈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在人才梯队建设中探行的“两个维度”和助力人才发展的“三个纽带”。

圆桌讨论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创新性采用“车轮-圆桌”模式,邀请参会人员轮转参与“谋得远-人才战略与规划”“引得进-人才引进与培养”“留得住-人才激励与评价”“过得好-人才保障与服务”等四大话题的讨论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如何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体制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为使参会人员对新型研发机构有更直观的认知,研讨会在6月4日上午组织参会嘉宾前往天府新区规划厅、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等机构实地参观调研,切实感受天府新区的科技创新“加速度”。

通过研讨会平台,新型研发领域的专家人才齐聚一堂,为新型研发机构机制体制管理创新出谋划策。政、企、院凝心互助、协同发展,将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为成都加快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保障。(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