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愿共行——壤塘非遗创作特展”在上海开展


(资料图)

(刘燚)近日,“同愿共行——壤塘非遗创作特展”在上海中心·宝库文化中心珐琅厅开幕。一批来自壤塘县的年轻非遗传承人,带来了最新创作的绘画、雕塑、陶艺、织绣、金工等五种门类共一百余件优秀作品。

此次展览以“同愿共行——壤塘非遗创作特展”为主题,以壤塘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学员的故事和作品,展现壤塘县的非遗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代表着中国丝绸工艺的巅峰技艺......”展厅内壤塘县壤塘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负责人桑州正为嘉宾讲解,《翠雨秋荷图》《芝兰献瑞图》《菊花蛱蝶图》等一件件缂绣陈列其中,作品在保留壤塘当地刺绣内容设计、构图比例、色彩拣择上清净灵动和高远境界的同时,又在针法技艺、晕色过渡上推陈出新,延续了数百年来汉藏两地的文化交流融合。

壤塘非遗创作特展现场。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参展作品从唐卡到水墨,从黑陶到青花、从堆绣到缂丝,巧妙融入了江南元素,唐风宋韵在雪山草原间激荡,为观者带来非常难得的视觉体验和心灵感受。

“壤塘县的非遗传习所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案例,通过本土文化孕育和打造的年轻团队,给地方带来内生性的发展动力,不是靠外来的输送来形成被动式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与外界建立良性的互动。”中央党校靳薇教授说,对于偏远地区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有意义的探索。

近年来,壤塘县一方面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进行扶持,已建成46个非遗传习所,涵盖藏香、藏茶、藏医药、唐卡、石刻、陶艺、觉囊梵音、传统服饰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拾技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与和投入,许多逐渐被遗忘的民间艺术,重新回到农牧民群众身边,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带动了全县3000余人就业,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万元左右。

2023年,壤塘县提出了构建“4332”现代产业体系等一系列新路径,该县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扬长补短,彰显特色打造农业、突出生态发展工业、提升品牌引领文旅,加快构建“4332”现代产业体系。未来,壤塘县将继续打造“非遗项目体验+旅游”“地区特色手工艺体验+旅游”“康养+旅游”“文化传习体验+乡村旅游体验”等文旅融合品牌。(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