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成都3000多支家庭医生团队给市民当“健康守门人”
王磊接受电话咨询
王磊来到签约居民王大爷家
“王大爷的药还有没有呢?”临近下班,家庭医生王磊突然想起自己签约的居民可能没药了,赶紧给王大爷的老伴去了个电话;在得到“缺药”的回答后,她随即在系统内开出几盒药,提上药箱就和同事往王大爷家赶。
(资料图片)
在成都,像王磊一样的家庭医生团队有3000余支,他们分布在各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时为市民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们极大缓解了医院“打挤”的现象,给居民以实实在在的便利。因为仅用一个电话,就可以将医疗问题问个清楚,真正实现“小病就在家,大病才上医院”。
家庭医生为“分级诊疗”助力
王磊是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也是中心其中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的负责人。作为一名家庭医生,从2016年开始,王磊的团队已签约两千余人,王大爷是其中一个。
据了解,王大爷今年90岁,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需长期吃药,由于儿子存在智力障碍,照顾王大爷的重任全落在了其老伴侯婆婆身上。
自从几年前签了约,王磊就成了二老家的常客。之前老两口就因腿脚不便不常出门,现在有了疫情,二老更是门都不敢迈,“生怕被感染了”。就在他们感到焦虑时,王磊医生竟然提着药箱“上门服务”来了,二老感激万分,临走前他们拿出橘子,一个劲地往王磊的白大褂里塞。
据了解,家庭医生作为市民的“健康守门人”,平时为签约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而此次疫情家庭医生又充分发挥“分级诊疗”的作用,尽全力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从12月10日开始,王磊的工作手机就没停过,全是来自签约居民的咨询:来医院做儿保还要核酸吗?老人发烧了怎么吃药?感冒药可以和止痛药一起吃吗……事无巨细。
自从有了家庭医生,大家已有了固定就医逻辑:“小问题不上医院,先给自己的家庭医生去个电话。”
站在“前方”为医院分流
疫情期间,各大医院承受着不小的接诊压力,如果没有家庭医生分流,各医院的压力将更大。
家庭医生是如何给医院“分流”的呢?王磊以她所在的双流区西航港街道为例,街道内共有常住人口39.2万人,他们以社区为单位把居民分配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7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有近10人,由一个家庭(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上级医院专科医生、中医医生等组成,他们平时就与市民建立联系,“做到心中有底”,一到疫情期间,就可以快速对辖区居民尤其是老人等重点人群进行摸排,“哪些人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哪些人容易焦虑?有潜在风险?”他们一清二楚。
面对不同居民的身体情况,家庭医生也会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比如有的轻症患者家中备了药却不会用药,家庭医生便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对他们进行用药指导,以此减少居民到院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对病情比较严重的人群,则提供“双向转诊”服务,比如昨天,一位居民在确诊新冠后又出现支气管肺炎症状,需要住院治疗,在家庭医生的协调下,最终顺利入院。
便利!爱心送药车“上门送药”
有家庭医生的便利还体现在服务上。王磊告诉记者,针对辖区内部分轻症、行动不便、独居且病情稳定的老人,为了降低他们就诊时的感染风险,他们还向西航港街道办事处申请了六辆“爱心送药车”,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为签约居民开展“上门送药”服务,“随叫随到”!除了送药,对有接种意愿的居民,这些车又可以提供免费接送服务。王磊介绍,他们中心27个家庭医生团队,平均每个团队签约重点人群2000余人。从12月10日至今,所有团队已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6000人次,中医药健康服务2317人次,提供“上门送药”服务200人次。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组建了由医联体上级专家、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乡村医生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3000余支,有的团队还会根据需要加入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
普通市民如何签约家庭医生团队?
普通市民可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即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官方微信公众号,选择有意愿的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
家庭医生如何收费?
成都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服务包为“免费签约”,由政府全额付费,签约服务主要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两类为“有偿签约”。B类服务包是在政府全额付费签约服务基础上,全市统一推荐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60元/人),签约服务费用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区(市)县财政专项资金、居民个人按1:1:1支付。C类服务包是根据签约居民个性化需求,科学定制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由基层机构与居民签订契约并协商收费。市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
记者 章玲 摄影记者 唐文祺